目录
管理研究
国企重组过程中公司合并方式的创新运用及利弊分析牛耀辉;3-5
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王东彪;6-8
数字化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变革的赋能分析蒋娜;周雯;9-11
构建大型企业“四位一体”合规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张艳秋;12-14
公司制企业存在的内外矛盾与解决对策陈鹏飞;张善凯;15-17
业财融合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鲍志莉;18-19
合伙人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金晶;20-2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实现路径探讨张捷;23-25
设备厂家转型EPC项目管理业务的策略探讨李世龙;26-28
混改背景下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措施探讨夏叶展;29-31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分析李美玲;32-34
企业加强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对策探讨陈百全;35-37
案例分析
国货美妆品牌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以完美日记为例魏文倩;李旭;王天泽;38-40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的路径——以N公司为例毛兴峰;41-43
AI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环节的应用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吴思莹;44-46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H教育集团培训教师离职倾向研究朱亮;47-48
浩宇三维发展合作伙伴模式路径的背景因素分析尹文广;郁俊莉;49-51
首钢专栏
首钢京唐公司基于GIS的钢铁物流大屏可视化系统功能设计及应用陈波;高源;52-55
人力资源
基于“一核四翼”的内部培训师能力塑造创新实践——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为例王湘龙;李杰;夏常明;张翰森;王毅;56-58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UTO的多职能岗位人才培养需求分析陈立康;赵喆人;乐燕娜;吴桐;59-62
混改背景下国企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模式与应对措施石先艳;63-66
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人才发展创新研究王榕;高育栋;李治军;李奕霏;67-69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工商管理专业为试点罗丽琼;70-7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鲁小卉;73-75
绩效管理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策略李兴芳;76-78
供电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潘颖;79-81
经营之道
“价量费”统筹经营管理在水泥企业的探索与实践——以A公司为例张国强;82-84
商业金融
金融不稳定对非洲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邵叶晨;85-87
大宗商品企业类交易商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刘萌;庄文英;王兴芬;88-92
全球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苏亚奇;93-95
当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师文慧;96-98
银行房地产业务授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探讨邹炎炎;99-101
财务审计
基于市属国有投资公司视角的会计稳健性对融资方式的影响研究张令芬;102-104
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财务监察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高睿;105-107
电网公司财务健康评价与创新方法研究李永昌;孟浩;杨锦明;108-110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探讨郭婧;111-113
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制药企业费用管控问题及对策探讨刘宜竞;114-116
出版社图书发行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分析刘定芳;117-119
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会计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消问题及对策探讨高玉宝;120-12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及融合策略探析罗旭辉;123-125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赵艳慧;126-128
施工企业提升项目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周亚琳;129-131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的对策探讨蔡艳娇;132-133
管理会计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讨李金海;134-136
制造型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何秋霞;137-139
财务视角下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胥玉兰;140-142
企业应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以中石油某油田输油处为例牛文银;143-144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竞争空间的压缩效应研究张万湉;145-149
产业观察
“双碳”目标背景下液化石油气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吴忠键;150-152
基于集团市场化运营背景的军工装备维修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研究——以A厂为例李玉增;靳宁芳;153-155
河池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集聚策略探讨韦诗麓;156-158
“双碳”背景下企业节能减排效益分析与评价郭再云;159-161
战略规划对国有军工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探讨——以H公司为例黄盛;徐腾;张娜;162-164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探讨陈芃洁;165-167
基于绿色创新视角的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王舒阳;叶婧;168-170
国家级非遗“扬州水笔”产业的PEST分析李玉婷;许嘉俊;塔娜;李静;王爽;171-173
创业政策支持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郭静;174-176